《李光耀观天下》
PUBLIC reading李光耀的采访,很诚恳,听起来也是挺客观的。
如果说他真的把新加坡当作自己的家,他应该算是一个努力过好自己生活的人。
很久之前看的,最近想起来把记录摘出来,竟然发现微信读书下架了,幸好一些笔记还在。
一个强大的中央
中国人还没有接受这一观念。同样地,他们也还没有接受签署协议是不可更改的观念。 在他们看来,签署一份协议只是长期友谊的开始。作为朋友,你们必须不时地商量,你们之中谁是否多挣了钱,谁是否需要掏出更多的钱。
韬光养晦 不露锋芒,保持谦逊
中国幸亏有了邓小平,扭转了国家发展的方向。 1978年他在访问曼谷和吉隆坡后,来到新加坡。他希望我们一起阻止越南进攻柬埔寨,如果越南进攻柬埔寨,就挫败它。 我认为那次访问使他开了眼界。他原本预料将看到三个落后的首都。 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穷国。然而,他看到的三个首都全都超越了当时中国任何一座城市。 他在新加坡访问了大约四天。当他的专机在机场关闭机舱门时,我对同僚说:“那些向他介绍情况的人要倒霉了,因为他看到的新加坡跟他们所介绍的完全不同。” 给他介绍情况的一定是来自这里的共产党同情者,那是带偏见的介绍。
新中国 人民、社会、经济
最后一点是,中国需要从出口导向经济,转变为如同美国的经济那样,以国内消费为导向。
不可思议的预测
二 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出于一片善意出兵伊拉克。萨达姆是一个不理性的裁者,他的所作所为破坏了区域乃至世界的稳定。 美国有充分的理由去除掉他。但是,当美国宣布希望将伊拉克民主化时,我倒吸了一口气,那是多么傲慢自大的想法。 我心想:“即使追溯到《五月花号公约》的年代,美国也不过只有400年历史,它想去改变一个拥有4000年历史的古老社会?”
印度 受种姓制度羁绊
我是带着难过的心情对印度作出这些观察的。我一开始是为印度加油,因为它是一个民主国家。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领悟到了两件事。 第一,民主制度并非什么灵丹妙药,它无法为所有人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二,社会内有一些根本的势力是难以改变的,那些历史愈是悠久的愈是如此。 印度受制于内部结构几乎无法改变的现实,并被种姓制度紧紧束缚,无法挣脱。
印度尼西亚 偏离中央
许多印尼百姓认为公共服务在2001年之后有了改善。无疑的,这其中至少有部分原因是主要决策者如今得向选民和当地立法机关交代,而不是向中央政府报告。
政治
万事难料,唯有一事我敢肯定:如果新加坡最终决定走向两党制,我们将注定平庸。 我们如果对自己说:“没关系,就甘于当一个普通的城市吧,为什么非得要处处比其他城市或其他国家做得更好?” 那么,我们将失去光芒,沦为一颗黯淡的小红点。如果新加坡真的走上这条路,我会为它感到十分惋惜。
经济
等多久才可能等到一个比尔·盖茨出现?新加坡人口只有300万。中国有13亿人,但论创意还比不上美国人。 印度也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自清教徒移民美国之后,美国就吸引了顶尖人才不断涌入,现在已是世界各地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
八 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存在根本的缺陷。尽管这样的说法对一些人来说显得越来越浮夸,这个制度却无须摒弃或重建。
亚洲国家在危机中吸取的其中一个教训是,不该仓促开放资本市场,尤其是当金融体系仍然脆弱或央行的监管尚不健全的时候。一个国家一定要在体系达到一定的成熟和健全程度时,才能对世界开放。